微信
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山体要闻 > 正文

山体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⑧|运动与健康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9 19:36      阅读次数:

【收藏】 【打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策划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深入展开自评自建工作,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聚焦的是:运动与健康学院



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运动与健康学院源于1960年成立的山东体育学院基础理论课室,随着山东体育学院的发展,先后更名为“基础理论课部”“基础理论系”“运动基础科学学院”,2016年7月在专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由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四个专业组建成立运动与健康学院。

运动与健康学院历史沿革

(二)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4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立项建设专业群(特殊教育专业群),7门省级一流课程。


运动与健康学院学科专业

(三)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72名,教授21名,副教授16名,博士26名。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校级教学科研训练团队9个。

运动与健康学院省级教学科研团队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36项;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211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运动与健康学院项目获奖情况

(四)教学质量保障

  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双层,“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级学院设立教学督导小组,由院长、书记、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等组成,负责对教学质量工作指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对教学管理办法、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控。
  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程建设、课程考核、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学生评教、教学档案等九个方面制定质量标准,并由相关负责人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为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学院还加强对教学质量保障关键性环节的监控,以质量控制点为终点,完善质量保证流程和实施细则,按照“检查—反馈—改进—建设—检查”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使执行过程与监督过程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流程。

​运动与健康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办学特色

图片

(一)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医养健康产业链

学院始终重视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医养健康产业链,与医养健康领域企业行业深入合作,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践行“双主体”建设理念,组建高水平双师双能教师队伍,联合参与教学改革,开发课程,项目研究等实现师资共育,主动融入医养健康产业,并成功获批2023年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


运动与健康学院专业群建设主动对接医养健康产业链

获批2023年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

共商、共享、共研、共建、共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二)教学科研,良性互动

教学、科研是学院工作的“两翼”,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发展,是提高我院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2023课题及到账经费

2024立项课题信息

运动与健康学院发明专利情况

运动与健康学院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三)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

学院建立了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18个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建筑面积约71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3700余万元,服务面向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医养健康、体医融合等。


运动与健康学院教学科研平台

运动与健康学院教学科研平台

(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践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聚焦医养健康产业,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获得了较多校企合作、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经验。

师生走出校园,开展科学健身、体育科普、体质监测、运动康复、脊柱健康、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等工作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医养健康、体医融合等相关行业服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服务成效显著,获得较高的社会美誉度。


健康中国 体育强国

运动与健康学院院长隋波一行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举行“运动促进心理健康实验室”揭牌仪式

服务全运会一线工作场景——扎根比赛前线的“最后一公里”

运动与健康学院开展 “服务进社区 志愿暖人心”实践服务活动

运动与健康学院青年志愿者顺利完成2024年济南市残疾人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才培养成效


(一)坚持创业创新,彰显实践引领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主题班会、经验分享会等多种形式逐渐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科创育人体系。近三年双创项目:国家级19项,省级30项,校级125项;521人参与,学生参与率80%。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生创新能力成果-A类学科竞赛多项获奖

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二)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提供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国际交流学习等诸多机会,使学院师生得以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拓宽研究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运动与健康学院师生赴香港参加2024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峰会

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 Gavin Colquitt 教授应邀来我院作专题讲座

运动与健康学院代表团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本科生科研成果

(三)体教融合培育体育健儿

第十七届残奥会于2024年8月28日至9月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山东省共有19人,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2022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郭芊芊同学,作为运动员代表,获田径运动会100m和200m两枚银牌。


我院郭芊芊同学身着红色上衣

郭芊芊,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2022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一班学生,担任班级宣传委员,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现役国家队残疾人运动员。

自2017年,开始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在训练比赛中快速成长。2022年9月,在山东省第11届残疾人运动会公路、场地自行车比赛中获四枚金牌;2023年3月世界残奥田径大奖赛摘得百米银牌;同年7月,斩获2023巴黎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两枚银牌。2024年5月,斩获2024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T35级银牌和女子100米-T35级银牌。


郭芊芊同学获奖情况

运动与健康学院学生在2018—2023年期间参与(四届14站)中国大学生飞镖联赛,累积斩获冠军40项、亚军39项、季军30项,团体总分第一名7次;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PDC、PDU职业飞镖赛事,多次获得亚军、季军和前八名。


学生参加全国体育赛事获奖

(四)积极开展红色育人志愿服务活动

运动与健康学院以学生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积极开展各类红色育人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培育志愿精神,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力。


开展“送康复下乡、服务进社区、保障国家级、省级运动队”等志愿服务

相关新闻报道

省级、市级志愿服务获奖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荣誉证书

(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构筑育人新样态

学院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我与博士面对面”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同学们考研的动力;连续多年承办“山体好声音”音乐大赛,为我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又添新彩,也展现了山体学子的才艺风采和青春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了美育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组织学生花样早操展演暨主题教育活动,把体育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运动与健康学院开展“我与博士面对面”系列活动

运动与健康学院连续多年承办“山体好声音”音乐大赛

运动与健康学院学生师生参加山东省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六)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近三年,运动与健康学院培育省级优秀学生3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3人,省级优秀毕业生35人。

运动与健康学院的毕业生们,如同璀璨的星辰,散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学术界、政界等多个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部分优秀毕业生代表

部分优秀毕业生代表


济南校区
地址: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
联系电话:0531-89655015   传真:0531-89655012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
鲁ICP备19044059号-1
日照校区
地址:日照市山东路685号
联系电话 0633-8773111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