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山体要闻 > 正文

山体要闻

院长韩冬在山东体育学院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5-04-30 00:00      阅读次数:

【收藏】 【打印】 

在山东体育学院校史馆开馆仪式上的讲话
    山东体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韩冬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暮春三月,大地同晖。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山东体育学院校史馆开馆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山东体育学院向拨冗莅临的各位老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几近六十载,成就今日业。我们当中有很多都是山东体育的老人,见证了山东体育学院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学校自1958年创立以来,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至今已发展成为以体育学科为主,以体育相关学科为辅,文、理、经、管、艺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院校。现有济南、日照两个教学主校区,占地面积1270余亩,在职教职员工700余名,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名,17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2个联合培养博士专业,目前已培养体育人才23000余名,为我省乃至全国体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党的十八大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去年10月份,学校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五大发展战略,其中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实施文化铸校战略。建设校史馆,就是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传承山体精神、加强文化建设、再创新功伟业的重要举措。这次校史馆建设,按照“小规模、高水平、全覆盖、有特色”的原则,历时一年左右的建设,系统梳理了学校的发展史,收集整理了若干珍贵实物资料,这些都是学校50多年的办学历史的浓缩,它生动再现了一代代山体人自强不息的历程,也充分展示了当今学校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突显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贡献和主要成果。这必将会成为学校缅怀历史、励志育人、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成为宣传学校、联系校友、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山体人奋发进取,加快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体育院校的精神动力。希望今后每一位山体学子都能够到校史馆来参观学习,了解我们的历史、学习我们的前辈,从中汲取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营养。希望全校师生以史为鉴,弘扬“坚卓竞远”之校训,践行“严勤创实”之校风,让所有山体人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山体而共同努力!

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校史馆建设工作组的同志们,  感谢潘耀滨同志、任杰同志以及衣翠凤、连增威、张佃波、刘意、周孟祥、郑恩亮、丛培凯、刘爱华、钱芳、宋昶、杨文、徐燕惠、马腾、秦周旋、贺亚平、刘蕾、李连忠、曲晓昆、焦兴、胡一平等一大批同志为校史馆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并向为校史馆捐献实物、作品、资料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意思是说,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水是由点点滴滴长期积聚才长流不断的。朋友们,同志们、同学们,我们的学业、事业也是如此,点滴努力,长期积累,铸就成功。让我们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团结在院党委周围,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激情进取,努力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交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的业绩,共同谱写好山东体育学院发展史上绚丽的一笔!

最后,祝山东体育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祝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济南校区
地址: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
联系电话:0531-89655015   传真:0531-89655012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
鲁ICP备19044059号-1
日照校区
地址:日照市山东路685号
联系电话 0633-8773111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