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山体要闻 > 正文

山体要闻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④ | 体育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22 10:48      阅读次数:

【收藏】 【打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策划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深入展开自评自建工作,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聚焦的是:体育艺术学院



一、学院简介





  学院初建于2004年舞蹈学(体育)专业办学,2007年成立体育艺术系,2016年更名为体育艺术学院。20年来,始终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的育人理念,立足齐鲁人文优势,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弘扬中国精神,积极探索艺术与体育交叉融合发展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在内涵建设中逐步形成艺体融合的办学特色。目前,学院设置舞蹈表演(设立体育舞蹈、中国舞、健美操与流行舞3个专业方向)、舞蹈编导2个招生本科专业。设有舞蹈理论、体育舞蹈、舞蹈、流行舞、公共艺术等5个教研室。2012年舞蹈表演专业获批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2018年省教育厅批准挂牌成立山东省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舞蹈表演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成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秧歌)教学研究中心和传承人工作室,2024年《舞蹈艺术概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启了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图1 学院办学发展历程


图2 学院专业建设情况

二、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凝练



  学院以文化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人民而舞”的时代价值追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职能,逐渐形成了“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艺体专业深度融合”的本科教育教学鲜明特色。


  一、党建引领,培养“崇德尚艺”时代新人

  学院以培养“为人民而舞”的具有时代价值追求的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党建为引领,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的优良传统,形成师生治学从艺的思想自觉、时代担当。

  党建引领方面,学院建立党总支(行政)、支部(教研室)、党员(教师)三级联动,坚守立德树人育人阵地。学院学生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凝练总结“坚持以‘为人民而舞’为时代价值追求,培养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艺和高尚的艺术修养的舞蹈专业人才,在国家的重大活动和时代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总能见到学院师生的身影和印迹”建设经验,将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学院全体党员师生创先争优,学院党总支多次获得省、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图3  省、校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思政强化,筑牢“崇德尚艺”专业认同

  学院建立课程知识与艺术实践同频共振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师积极探索艺术与体育交叉融合发展,深入挖掘专业思政元素,进一步拓展到专业知识理论、艺术实践教学、作品创意创作、第二课堂等,实施实践创编类课程导师制,所有学生参与作品的“创、排、演”,深层次感染、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以弘扬体育精神的《夺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蒙古马》、讲述黄河文化故事的《入海》等为主题的舞蹈作品获得教学成果展演金、银奖;出现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和创新课堂改革的教学骨干教师,显现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拓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图4 学院近三年教育教学成果展演及课程思政

建设成果


  三、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以“四有”好老师标准统领师德建设,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分类发展、多元评价”的人才发展理念,深化教师分类多元评价改革,畅通各类人才发展渠道,推动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尽其才”的人才多维发展机制和文化环境。学院现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3%。校级教学科研训练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编导2人,1人曾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编导银奖。国际级裁判6人,国家级裁判10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7人,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协会和学术组织担任副秘书长、副主任、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半数以上教师曾在世界、洲际、全国各类大赛中担任主裁判和评委。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立项1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3项、省级本科教改课题重点项目1项、省社科一般项目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专业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评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2024年吴丽萍负责的《舞蹈艺术概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专任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教学科研团队。


图5 学院教师队伍发展图谱


图6 学院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


  四、坚持“守正创新”,赋能艺术实践创新育人

  人才培养是学院的基础性工作,学院立足山东,服务全国,以建设具有专业体育院校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舞蹈艺术学院,扩大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优势,重点培养舞蹈表演、编创专业人才和从事舞蹈教学、研究、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好有一定影响力和声誉的“四个中心”(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中心、“艺体融合”舞蹈作品创编中心、体育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为国家和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强化教学、创作、排练、演出,以基本功为核心,以剧目演出为引领,以创作、比赛为突破,构建“学、练、赛(演)”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培根铸魂成效。学院师生先后参演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百年奋进铸辉煌》等国家级、省级重大演出,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连续多年承担山东电视台“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演出,学院师生还承担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巡演任务。在国际、国内各类各级体育舞蹈、运动舞蹈和艺术舞蹈高水平竞演中屡获金、银、铜奖,其中民间舞作品《雨中花》荣获第四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技巧啦啦操获得首届全国学青会银牌。


图7 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


图8 学院师生参演《伟大征程》等国家重大

演出活动


图9 学院近三年主要代表性竞赛成果


图10 学院学生参加的各类社会服务类专业表演


​图11 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三、学院未来规划



  未来,学院将依托学校体育学山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和舞蹈表演专业一流专业,积极践行学校“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化人”,以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深耕培养“崇德尚艺 守正创新”的人才导向,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育人水平、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等举措,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与成效,培育具有以“为人民而舞”新时代价值追求的合格人才,为学校建成“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百年体育名校”作出新的贡献。


济南校区
地址: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
联系电话:0531-89655015   传真:0531-89655012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
鲁ICP备19044059号-1
日照校区
地址:日照市山东路685号
联系电话 0633-8773111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2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