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策划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二级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深入展开自评自建工作,查找不足、补齐短板,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本期,我们聚焦的是:体育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管理学院前身为体育社会科学系,该系于2006年设立。2014年,随着学校院系调整,体育社会科学系发展成为体育社会科学学院,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等5个专业和1个老年体育方向。2022年,学校再次进行院系调整,体育管理学院正式成立。
图1 学院历史沿革
二、目标定位
学院秉承“对接需求、协同创新、突出特色、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坚持培养“能指导、会策划、善管理、懂经营、敢担当”的体育创新应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服务地方、服务产业”为理念,聚焦山东省体育健身产业集群,坚持育人为本,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之间开放合作,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立足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层次需求,面向多元化体育市场与管理实践,围绕体育产业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赛事运作、体育投融资及体育政策法规等核心领域,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交叉融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创新思维、跨界融合能力、国际化视野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毕业后可在体育产业的各类组织、体育俱乐部、体育赛事公司、体育用品企业、体育场馆运营部门、体育行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多元化行业与领域,从事体育经济分析、体育赛事策划与执行、体育市场营销与推广、体育产业投融资、体育项目管理及体育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于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满足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依托专业体育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以体卫教融合为基础,秉承积极健康理念,突出运动促进健康的价值,目标建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培养适应健康管理行业建设需求的,具有高层次、融合性应用人才的国内领先的一流专业。
三、专业建设
体育管理学院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和老年体育1个招生方向。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经济与管理两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
学院自2015年开始探索专业群建设的生态模式,2016年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为核心,协同休闲体育、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形成了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为头雁,以体育经济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为中雁,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体育方向、幼儿体育方向为尾雁,以此结构整合资源,引领方向,实现高水平专业群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解决了专业发展的长期稳定性与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性之间的矛盾,克服育用脱节、校社鸿沟和应用型定位的模糊问题。学院专业建设的设计《应用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应用导向 项目连通 雁阵式发展的高水平社会体育专业生态群建设改革与实践》分别获得山东省第八届、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
学院充分发挥 “全龄化”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加快“四新”建设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和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开设全龄化体育指导与产业发展、幼儿体育与健康促进、体育运营与管理3个微专业。
图2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图3 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图4 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其中博士30人,硕士20人;教授7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济南市“海右”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
图5 体育管理学院教师团队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主编参编《体育教学论》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8部。学院主编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8部;其中,1门教材获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体育教学论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课程;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管理学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体育概论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1项,青年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23项,山东省体卫融合试点项目2个,其他课题3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60余篇。
图6 2024年新增四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图7 张志勇教授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首轮规划教材
图8 孟晓平老师获2023年度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
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五、教学质量保证
学院秉承“对接需求、协同创新、突出特色、内涵发展”的理念,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积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含老年体育)3个教研室;建有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山东省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全龄化体育指导与管理新文科实验室4个教学、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室、幼儿体育实训室、运动营养与智慧配餐实验室、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实验室、健身产业工作室、老年体育与中医保健综合实训室等6个教学实验、实训室;学院成立山东体育学院体育创新创业产业学院,给学生创业提供了平台,并与75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图9 学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
图10 幼儿体育实训室
图11 健身产业实训室
图12 运动营养与智慧配餐实验室
图13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实验室
办学特色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凝心聚力谋发展
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12345”党建工作体系,将党建工作贯穿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形成了抓党建工作引领教学科研、教风学风建设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全面开启课程思政建设,传承体育红色基因,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进专业课”和”一二课堂融入模式”。
学院党总支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被命名为“山东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教工党支部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助力,顺利通过全国样板党支部验收。教工党支部的《红色血脉凝初心 铸魂育人担使命》短视频作品,荣获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我和我的支部”优秀作品三等奖。
图14 学院党总支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创建单位
图15 党总支被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命名为
“山东省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
图16 教工党支部通过全国样板党支部验收
图17 《红色血脉凝初心 铸魂育人担使命》短视频
该作品荣获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我和我的支部”优秀作品三等奖
二、立足需求挖特色,服务社会谋共赢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推进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服务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图18 我院2项山东省体卫融合年度优秀试点项目
积极对接山东省黄河发展战略,参与和配合学校申报“高校服务黄河国家战略特色项目”。为更好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一定的标志性成果。
图19 首届黄河流域红色体育文化产业与教育
发展论坛
面向“十强”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需求,主动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学院成立体育创新创业产业学院,针对十强产业集群的体育产业等领域,及标志性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整合相关专业和科研力量,强化需求对接和协同创新。
依托校企战略合作平台,与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构建“校企共建、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图20 与企业共建“博士工作站”
图21 访企拓岗,推进校企共建
三、拓展视野向国际,中外合作育人才
学院不断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前沿的学习内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管理人。
图23 美国米勒斯维尔大学教授为我院学生提供
线上线下示范课
图24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沈励恒参加学校交换生项目,拿到英国西苏格兰大学本科
双学位证书
育人成效
一、铸魂育人显成效
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基础上,成立“志•行”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配合山东省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青宁”安全教育宣讲队,联合华山街道、唐冶街道、中垠地产等开展的“生命守护,平安成长”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宣讲。每年深入社区、养老院、学校、乡村等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0000小时,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省级“三下乡”志愿服务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学习强国、中青网、大众网、山东电视台教育频道和地方电视台多次报道学院青年志愿服务,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图25 体育管理学院学子志愿服务北京冬奥会
图26 我院学生深入社区、养老院、学校等开展
志愿服务
图27 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百万大学生进社区”
社会实践
图28 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十五届全国幼儿篮球
表演赛志愿服务
图29 山东省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讲
二、创新创业结硕果
体育管理学院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分类指导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仅2023年度,荣获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还荣获挑战杯等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38项。
图30 我院学子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
大赛、学科竞赛
三、基层服务展才华
学院通过加大国家政策性岗位宣传力度、公职类岗位报考培训力度、学院基层项目培育力度、就业典型示范人物选树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机制环境,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毕业生参加国家及地方选调、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近两年平均90%以上,专业契合度平均达78%,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高,反映了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契合度较高。
图31 我院毕业生韩梦娇荣获2023-2024年度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
图32 姚相征,2020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于2019年12月成立了济南迪扬体育策划有限公司和济南胜锐体育公司 。
图33 周孝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老年体育方向)2023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直招士官,现任解放军某部军体教员。
图34 吕貽吼,2021届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2021年考取省委选调生。毕业后被分配至烟台市栖霞市亭口镇人民政府,一级科员
图35 孔维钊,2022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
毕业生,现任职中国冰球协会国家队管理部主管
图36 韩亚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老年体育方向)2023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西藏,现就职于日喀则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图37 郝宇宸,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老年体育方向)2023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泰康之家
儒园,任运动指导师
图38 谭景宏,2024届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作为潍坊市选调生入职昌邑
卜庄镇人民政府进行基层锻炼